香书小说 > 穿越小说 > 抗清 > 正文卷 第65章 再入长江
最新网址:www.xbiqugu.net
    王五见过钱孙蕊两次,对这个钱谦益六十几岁才和柳如是生下的女儿,王五的评价就是两个字——好看。

    只父亲刚死、母亲离家、兄长将她扫地出门,而夫家又将她退婚,才16岁的钱孙蕊显然没法在短时间内承受这么多的打击。

    因而这姑娘给王五的印象就是沉默寡言,每日只与母亲在一起从不见他人。

    好像得了自闭症似的。

    王五对这姑娘唯一的了解就是她有个小名,叫小照。

    钱小照。

    听起来蛮有趣的乳名。

    也将这個才十六岁的小照姑娘当成邻家妹妹,不曾有其它念头。

    因为他已经有两个妻子。

    一是鳌玛法的孙女瓜尔佳氏;

    一个是吴泰山的女儿小吴氏。

    前者虽带有“赐婚”联姻笼络性质,毕竟也是实打实的婚约。

    后者更是正儿八经婚约,理论上吴三桂的女儿早于鳌拜孙女,得叫大妻。

    所以没必要在人小姑娘失意的时候踩着七彩祥云趁虚而入。

    这不是他王五的作风。

    更不可能奢求一个十几岁的姑娘能同她母亲河东君那般果断。

    王五其实不想带柳如是去海上寻找张煌言,一是海上风险太大;二来柳如是摆明了是想追随张煌言抗清。

    “今中华大地鼎沸沦于腥膻,正需大英雄出而戡乱御侮,应如谢东山运筹却敌,不可如陶靖节亮节高风。我虽非男子,亦当救亡图存,以身报国。”

    王五劝过,意可将母女安置在某地,实在不行居于武昌或荆州都可以。

    但柳如是执意前往张尚书处。

    态度非常坚决。

    原因是常熟钱家已无她容身之地,一生知己的丈夫又已不在人间,与其面对世人恶毒流言蜚语,不若同男子一般为明室尽那最后的忠贞。

    颇有三户亡秦之志。

    王五无奈只得答应,或许这才是河东君最好的结局。

    但柳如是却是不愿才十六岁的女儿随自己于海上颠沛,因而想将女儿送往嘉兴杨家安置。

    杨家便是柳如是的亲生父母家。

    她原本姓杨,因家贫从小被卖到训练歌姬的归家院,成年之后有了名声才从归家院获知亲生父母信息。

    只其亲生父母死于清军嘉兴之屠,现杨家仅剩一个弟弟。

    也就是女儿小照的亲舅舅。

    如今钱家不容她母女,自己又欲为复明事业献身,柳如是能想到照顾女儿的人只能是这个亲弟弟了。

    然而女儿小照却是死也不愿去嘉兴,执意母亲去哪她就去哪,这就急坏了柳如是。

    王五这边不便出面劝说小照姑娘,便请浮尘子代为劝说,然浮尘子劝了半天那小照姑娘依旧不为所动。

    因夜里就要出海,时间不容耽搁,王五只得与柳如是商议先带小照出海,等他回来时再将小照带上送往嘉兴舅家。

    除此之外也没别的办法,柳如是无奈答应下来。

    约定的地点离观海卫清水师营地差不多十几里远,王五一行赶到时就见海上有一条渔船,岸上有几个清兵在等侯。

    罗子木已经打点好,且这几个清兵中有两人是张尚书安插在这边的“内线”,因而安全方面不用担心。

    那几个清兵扫了眼不远处的王五等人没有过来询问,其中一兵用灯笼朝海上晃了晃。

    海上的渔船看到灯光立即靠岸,未几王五一行迅速登船。

    渔船缓缓出海,渐渐消失在夜色中

    五月以来,浙江方面的清军在巡抚赵廷臣指挥下加紧了对海上张煌言部的围剿。

    下旬,有原隶台湾郑氏的都督郑殷、侍郎蔡昌登、总兵阮美等率部降清。

    此前郑殷等一直在舟山附近海域活动,虽没有与张煌言部联合作战,但他们的存在一定程度牵制了浙江清军,为张煌言部间接提供了有力支持。

    但当延平王放弃金厦,率数十万军民东渡台湾后,郑殷等人认为大势已去,便向清军投降。

    郑部一降,张煌言顿时孤木难支。

    六月初,浙江巡抚赵廷臣亲自驰赴定海,与浙江绿营提督哈尔库、水师总兵张杰等人定议,集结水陆官兵一万三千余自宁波、台州、温州三府出洋搜剿。

    务求一战全歼张煌言。

    张煌言率所部与清军在东西福山大战,结果因敌众我寡被清军击败,明军伤亡六百余。

    副将陈栋也率数百人降清。

    此战过后,明军船只仅余三十几艘,官兵不过千人。

    仅凭这点人马肯定无法再在浙江沿海坚持,因为沿海迁界禁海,既无钱粮补充,也无兵源补充,因而军中有将领提议退往台湾。

    张煌言却不愿退往台湾与郑氏合兵,要诸将与他再坚持一阵,以待武昌消息传回。

    原定西侯张名振麾下参将魏大龙认为明军藏身之地已经不安全,因为降清的副将陈栋肯定会将明军藏于悬嶴岛一事告诉清军。

    为防不测,魏大龙恳请尚书大人及早转移。

    总兵郭法广也建议马上转移到别处,此人原是定西侯张名振在浙江招纳的义勇头领,作战十分勇敢,是张煌言极为器重的将领。

    张煌言却担心就此转移他处或退往台湾,派往武昌联络的罗子木回来后可能找不到他们,这样会误了大事。

    什么大事呢?

    就是再入长江!

    先前听闻武昌被西山突出的忠贞营克复后,张煌言便立即让罗子木前往武昌联络,劝说忠贞营能够沿江东下夺取南都,以现老宗伯钱谦益当年为灭清所制定的“楸秤三局”战略。

    此战略关键就是夺取南都,使东南半壁震动,如此复明声势必然高涨,大事可为。

    当年国姓郑成功之所以兵败南京,一是因为轻敌,二是因为郑军多为水兵,陆战实力较差。

    忠贞营却一直是陆战之师,且清廷野战重军多集中于湖广,因而忠贞营若能顺江而下抵达南都,有极大胜率能够一举夺城。

    为此,张煌言决定率众再入长江牵制长江下游清军水师,同时号召江南士绅百姓起来抗清。

    但现在明军新遭惨败,且内部出了叛徒,再于悬嶴岛等侯武昌复信恐有不测。

    为安全起见,郭法广他们建议张尚书还是先转移的好。

    正就是否转移争论不止时,忽闻海上炮声大作,继而营中很多人在喊:“清兵攻来了,清兵攻来了!”

亲,点击进去,给个好评呗,分数越高更新越快,据说给香书小说打满分的最后都找到了漂亮的老婆哦!
手机站全新改版升级地址:http://wap.xbiqugu.net,数据和书签与电脑站同步,无广告清新阅读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