香书小说 > 穿越小说 > 抗清 > 正文卷 第51章 此事与我无关
最新网址:www.xbiqugu.net
    巴布尔走后,一直躲在幕后的金道台探出身来,瞅着正远去的荆州将军背影,不禁感慨一句:“这位巴将军是个厚道人。”

    “未必。”

    王五笑了笑,厚道人是不会搞投机倒把的,任理由天花乱坠也不会。

    巴布尔同意暗中给八旗经商开口子,只能说明这家伙是个实用主义者。

    当然,也是他额驸的身份在做怪。

    他要不是鳌拜孙女婿,你看巴布尔有没有好脸给他。

    也正因了他王五这个少保孙女婿身份,巴布尔才想从中大赚一笔。

    因为,出了事有鳌拜在。

    这叫朝中有人好做官,家有好狗门不栓。

    见金道台手中拿着几份公文,便问何事。

    “是武昌刚转过来的塘报,”

    金冠三忙将手头三份塘报递了上前。

    塘报其实就是官方发行报纸,只是上面没有任何娱乐新闻,也没有鬼怪故事,有的只是朝廷大小政令,以及人事、军事上的部署。

    当然,能登在塘报上下发的,肯定不是机密。

    真正机密的事,都是点对点的秘信来往。

    作为官员,读塘报一来可以领会朝廷精神,二来也能从各种信息中研读政策走向,因而塘报在这個时代非常吃香。

    比如王五每次看过的最新塘报都会被金道台拿去叫人抄写,暗中售卖给荆州的官绅。

    不敢说洛阳纸贵,一字千金,一份塘报卖个几十两银子却是不难。

    王五接过第一封打开看了下,几条都是清廷最近关于吏治整顿的条例。

    匆匆扫了下,重点是突出一个监查制度,这些都是鳌拜主政以来推动的政策,跟他无关便随手丢在桌上。

    再拿第二封塘报来看,也都是些清廷政策方面的事,但其中一条引起了他的注意。

    说是云南平西王吴三桂出兵攻打水西叛乱土司安氏,俘获明伪国公皮熊,现将此人押到了滇南,朝廷念皮熊忠义明室,特命平西王吴三桂劝降之。

    “皮熊,国公?”

    王五是第一次知道在云南境内仍有明军残余力量活动,且领头的还是个国公,不禁问金冠三可知皮熊此人。

    “莫不是那八十多岁的老皮熊?”

    金冠三对皮熊也不是太了解,只知此人前明行伍出身,并非原孙可望、李定国的西营出身,一直在西南坚持抗清,好像还被永历朝廷封过王。

    除此,不清楚了。

    王五点了点头没说什么,因为皮熊是落在吴三桂手中的,他想救也救不了。

    这世间唯一能救皮熊的就是吴三桂。

    清廷都念皮熊忠义叫吴三桂劝降,说明哪怕皮熊不愿降也不会杀害,毕竟八十几岁的人活不了几天。

    就看吴三桂怎么想,又怎么做了。

    想了想,总觉得吴三桂为了向清廷证明自己的忠心会杀害皮熊,不禁有些烦燥。

    继而觉得是时候去江南杀人夺宝了。

    因为王永康手上的那个“法宝”非常重要。

    女婿向老丈人进言,多半比吴国贵、刘玄初他们的进言要好的多。

    若能救下老皮熊,也不枉自己把身子卖给鳌拜,再卖给吴三桂了。

    最后一封塘报看的王五冷笑连连。

    一条是诏告天下加税。

    因为“三藩”和“西山贼”导致清廷军费开支太大,国库已经入不敷出,所以清廷恢复了过去明朝剿饷,加赋五百多万两,要各省督抚按户部分摊岁额于今年夏税补收。

    这无疑又加重了农民负担。

    王五记得康熙能被前世某些人称为明君的一个重要功绩,就是钦定盛世永不加赋。

    然而事实的真相是,永不加赋的前提是不仅按正常朝代的田赋收取,连明朝在危急时期临时征收的三饷(辽饷、剿饷、练饷)也全部收取,且定为了正赋。

    也就是清代的赋税收取比明朝紧急时期收取的还要多。

    如此,农民负担已经到了崩溃边缘,当然不能再加了。

    再加,怕又是一个明末。

    另一条更是让王五眉头深锁。

    清廷竟然下令琼州所辖三州十县实施禁海,“边周环立界二千七百里,惟海口所津渡往来如故,自余鱼盐小径俱禁断不行”。

    也就是说海南岛也全岛封禁,不使片舟下海,理由是恐海贼郑氏从琼岛获得补给。

    这简直就是荒唐透顶。

    海南离台湾几千里远,郑家是吃饱了撑的跑海南这个开发有限的地区去获得补给。

    只能说,禁海已经禁出魔障了。

    还有一条让王五看的更是哭笑不得,清廷下令将苏北所有入海口原先建造的闸口全部堵塞,以免郑氏海船经由江北地区的入海口“寇边”。

    “这馊主意多半不是鞑子自个想出来的,不知是哪位汉官大老爷拍脑袋想出的好主意。”

    王五摇了摇头,入海口建闸口一是为了防止海潮倒灌,二则是为了汛期泄洪。

    把闸口全封上,海船是没法进入内河了,可却会导致汛期洪水出不去,必然导致田亩被淹,酿成水害。

    也就是说出这个主意的家伙把水利设施变成了水害设施,毫不在意江北地区百姓的死活。

    清廷却采纳了这个主意,不能说清廷蠢,只能说清廷毒。

    郑家想要破这个局,多半就要和日本以及西班牙诸国开展贸易了。

    印象中,同东西方的海上贸易也始终是郑家财源的大头。

    也是海贸的巨大利润弥补了郑家在台湾经营发展的种种不足。

    不过郑经退到台湾,其实也表明郑家已经放弃恢复中国,真就想效朝鲜、琉球藩属例。

    某种程度上,不当再视郑家为复明势力。

    史书给郑经执政时期定了个“明郑”说法,倒也准确。

    郑家的明,而非朱家的明。

    不过郑家在台湾能维持,怕是张尚书就维持不了了。

    “你安排一下随行人员,让水营准备几条大船,明日我就去江南。”

    王五让金道台辛苦一下,今天就把随行人员名单拟出。

    “大人是不是下个月再去?”

    金道台提醒说京里派来查看满城工程的左副都御史莫洛就要来了,随行的还有兵部、工部、户部的相关官员,这些怕是都要王五亲自接待打点。

    “胡闹,工程是我承包的么?要我接什么待?”

    王五颇是不满,当官不做工程跟八旗不经商是一个道理,你金冠三连这点觉悟都没有,怎么当他的萧何、李善长。

亲,点击进去,给个好评呗,分数越高更新越快,据说给香书小说打满分的最后都找到了漂亮的老婆哦!
手机站全新改版升级地址:http://wap.xbiqugu.net,数据和书签与电脑站同步,无广告清新阅读!